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三数学具体有哪些内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5-29 19:22:00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也是和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多做练习题肯定是很重要的方法,为了帮助大家学好数学,今天我们学大的老师将会分享初三数学具体有哪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学习,从中学到好的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来看,不同的阶段之间都是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到了初中、小学衔接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如何处理好后两个阶段的“互相联系与螺旋上升”,也就是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问题,始终是围绕中学数学教学的难题。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讲,这影响了学生一生发展的走向。

据全国少年研究组近来对20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刚入初中时感到陌生的占67%以上,其中14.3%的学生不能较快地安下心来进行正常学习,情绪波动较大。通过对本校初一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有学生就谈到:“在小学时老师讲得详细。”“小学讲得慢,几天讲一种类型题。”老师把每道题都讲得非常仔细,有些学生会产生一些依赖思想。”调查中,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写道:“我喜欢中学数学,老师讲得快,每天都能学到好多新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感到“小学好懂,中学有些吃力,希望老师讲慢点”;“每节课内容多,有时老师讲得太快,听不懂”,“希望中学老师把重点放在细微的分析上,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便于学生掌握”……

从教师反映来看,初一学生存在的问题有:1、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及时进入中学学习状态。 2、习惯死记硬背,理解分析能力差。 3、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4、知识面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教学的脱节、陈旧的观念和教法已成为影响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桎梏,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教法衔接的研究已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二、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差异:

1、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差异。

2、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有些知识,小学阶段只要求浅层次地感知即可,而中学阶段则要求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要比小学更强调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注重提高理解、记忆、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不少习惯于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小学生来说,也是难以一下子适应的。

4、年龄性格特征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标志着从儿童期已进入少年期,他们在心理上发生变化: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然

5、学习环境的差异。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五六年,早已熟悉了小学的环境学校的老师,来到中学这一切都是陌生地方,不仅环境变了,学校对学生学习习惯要求,也不同,而且老师是以小学生为对象的未成年人语言,改变成速度、频率都快速的成年人语言。所有这种改变,都会造成初一新生心理上、学习上的不适应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本学期,我校初中数学教师听了我校初一年级教师的公开课后,教师一起,评点、交流,共同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学差异。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大家认识到: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如何使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自然地延伸、过渡,是防止两级分化,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一)、循序渐进,贯彻《课标》精神,抓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二)、培养学生自觉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迅速适应中学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重视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好衔接。

第二部分 课例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

教学内容:北师大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师: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大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们还记得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吗?(学生回忆)

师: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自行车和天安门及胜利油田的图片)

图片欣赏完后,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体上有三角形?

学生举出生活中各种实例。

2.学生活动。要求:(1)以同桌两个同学为一个合作小组;(2)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学生拼图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2)(3)(4)(5)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学生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p117内容。

学生由课本p117页内容中三角形的概念中的: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这三点判断出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课本p117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生:介绍了(1)三角形表示法;(2)三角形的三边有时也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生练习:(小黑板)找出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用符号分别表示出来。

以上的初三数学具体有哪些内容大家已经学习过了,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最后,我们祝愿大家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拿到数学高分!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