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怎样利用“创克效应”学习事半功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4-26 10:02:35


以下是鞍山学大教育网就关于怎样利用“创克效应”给大家讲解:

所谓“创克”指的是chunk,即组块。这是心理学Mill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当外界信息通过感官进入记忆系统中的短时贮存系统就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处理。实验表明: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7+2个单位的量。这个神奇的“创克”既可是单个字,也可以是词、词组,甚至是句。此后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如果出示一级无关的汉字,学生大约能记住5.6个字,如果对汉字加以重组形成词,那么学生可以记住5.6个词,其中汉字的字数已超过5.6个了。这就是“创克”效应。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组块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对需要记忆的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或者把信息组合成学生熟悉的较大组块,或者把信息进行等级分类组成有意义的组块。心理学家曹日昌指出:“在人的记忆过程中,对材料的分类、组成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人的经验是分类保持的,唤起过去的经验(回忆)也要借助于经验的类别的范畴。”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按分类原则组织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分类组块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记语文知识。对单元知识可进行综合归类,对易混淆的知识可进行对比归类。组块形式不同,记忆效果也不同。例如,对教材中的名句,可按作者的文学史年段分类,可按句子的主旨分类。又如:汉语知识中的词的构成有并列式、偏正式……等,而短语、复句、句群也与此类似,把这些知识按并列、偏正……等形式进行分类、合并成几个较大的组块,这样既能把握共性和个性,又能掌握他们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在学习中还可以利用组块原理记一些易混淆的内容,例如:学生记生字时,容易把汉语拼音声母是zh、ch、sh与z、c、s的生字混淆,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把易弄错的这两类字进行归类,然后各与一个自己熟悉的同类字合成组成一个组块,这样不易弄错。对于难记忆的材料,教师应对其进行加工,使其形成较易记忆的组块。例如,有关鲁迅的杂文集的名称,不少学生常常记不准、记不齐。有的教师利用口雇形式把鲁迅的杂文集的名称进行重新组合,编成易读易记的组块:“热风华盖坟而已;三闲二心南北集;花边风月伪自由;两编且介集外集;集外拾遗又补编;译文古籍序跋集。”这样,十六本杂文集的名称经过加工成为六个的联系的组块,学生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杂文集的名称。

我们利用组块原理记忆并不是为了贮存而贮存,而是为了能的效地提取信息而贮存。物以类聚,当输入信息与大脑贮存的有关信息整合,这些信息才能得到理解、保存并便于提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组块,帮助学生把记忆材料纳入已有的记忆系统,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好比药房的药,如果随便放置,当需要取药时,就会十分麻烦;反之,如果将药分类去整理、放置,那么无论是将新增药品上架,还是找所需之药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执教新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联系旧知识接受新知识,“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单元小结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按类别组合、归纳,找出规律,巩固新知;期末复习时,教师点拨学生借助原来的单元小结,将各单元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变得简单、易记。

简而言之,鞍山学大教育网认为“创克”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组块记忆的指导,让“创克”效应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更多的学习方法和辅导内容请登录鞍山学大教育查询和学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